科技赋能守坦途:定西公路人的“智慧防汛战”
政商在线讯(韩鹏龙):暴雨如注的深夜,定西公路应急保障与路网监测中心的大屏上,一道刺目的红光骤然亮起——国道212线某路段水位监测仪发出紧急预警。值班人员指尖在键盘上翻飞,信息汇总、指令下达一气呵成,5分钟后,20公里外的养护队伍已披甲待发。这不是惊险电影的片段,而是该中心汛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依托织密的信息化矩阵,他们在路网监测、应急响应、信息流转等环节筑起“科技防护网”,让每一次风雨中的公路守护更精准、更高效。
织密“神经末梢”,让隐患无处遁形
穿行在定西的崇山峻岭间,120余套智能感知设备如同“公路医生”的听诊器,24小时监测着隧道积水、桥梁位移等“健康数据”。其中5项国家专利预警装置更是“尖兵”,紧盯边坡滑塌、路面水毁等隐蔽风险。在国道212线试点的环境多要素系统,能像“气象雷达”般捕捉暴雨强度与能见度变化,为养护决策提供“千里眼”。入汛以来,这套“感知网络”已敏锐捕捉数百次异常数据,提前揪出十余处险情,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锻造“应急铁军”,让响应快人一步
“党员先锋岗+专业技术岗”的双重值班制度,是该中心的“定盘星”。班子成员带头带班,党员24小时在岗值守,形成“汛期不打烊”的战斗堡垒。应急调度平台如同“智慧大脑”,整合气象、水文、养护等数据,构建起“接警-研判-派单-处置-反馈”的闭环链条。不久前的一场强降雨中,系统通过视频监测发现隧道口积水,自动触发预警“闪灯”,5分钟启动应急响应,15分钟养护队伍便抵达现场——这样的速度,比传统模式快了近3倍。
打通“数据动脉”,让信息高效流转
“以前靠电话报路况,现在手机点一点,数据直接‘跑’到平台上!”养护人员口中的变化,源于中心打造的“互联网+公路大数据”平台。养护站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现场照片与文字,系统自动生成图文报表,同步“飞”向省市两级部门。针对险情信息,该中心还建立“首报快、续报准、终报全”的规范,重要信息报送时长压缩至“一杯茶”的功夫,为上级决策送上“及时雨”。
构建“预警矩阵”,让防范更有底气
“前方暴雨,建议绕行!”公路沿线的LED屏滚动播放提示,手机里的预警短信同步响起——这是中心与气象部门联手打造的“立体预警网”。通过“联合会商、分级发布”机制,他们将预警信息变成“看得见的路标”:暴雨蓝色预警时提醒减速,橙色预警时引导绕行,还附上实时处置进度。入汛以来,十余次预警信息如同“安全哨”,引导公众避开多处危险路段,真正实现“预警即行动”。
从“青年文明号”到“星级标杆”,荣誉墙上的奖牌闪耀着责任与创新的光芒。如今,定西公路应急保障与路网监测中心正以更智能的“千里眼”、更敏捷的“反应力”,在每一次风雨中守护着山区公路的畅通。当信息化之光照亮防汛之路,这群公路人用科技与担当证明:再狂暴的雨,也挡不住守护坦途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