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行方智圆 仁者无疆
参加一次中医药高端盛会,见证一场名老中医收徒拜师仪式,体悟中医中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畅享医养结合,医疗资源与养生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
2025年6月14日,第六届(2025)全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暨孙思邈中医文化传承交流会,在辽宁沈阳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主办,辽宁省医养结合研究会承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张福致辞现场致辞,国务院国资委原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教授张涛现场致辞,吕祖蓬莱派第十五代掌门凌莱书道长现场致辞,国内中医药研究专家黄正明、卢秉久、张艳等纷纷登台演讲,和与会人员共同分享这场中医药名家荟萃,精英云集的文化盛宴。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医药一直为我国人民的繁衍、健康和繁荣昌盛保驾护航。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古今推为第一。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第六届(2025)全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暨孙思邈中医文化传承交流会的主题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承办方秉持这一主题,传承孙思敏医德医术,创新医养结合,激发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中医药走向国际”成为广大中医人和关心关注中医药事业产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
会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院士谈中医药养肝护肝防衰老策略,强调肝为“将军之官”,养肝护肝刻不容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指导教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张艳教授,讲解虚瘀痰毒风辩治心脏病及医养结合展望,主张一人一方,个性化治疗;全国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卢秉久教授作了《道法自然的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报告专题,阐述三焦论科学研究重大意义;辽宁中医药大学鞠宝兆教授现场给大家鉴赏《黄帝内经》养生文化名句,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深受欢迎。
孙思邈纪念馆负责人孙罡,对孙思邈的中医文化作了精彩介绍,他说中国文化,最推崇自然,孙思邈是中国医药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医中药,正是是中国人在自然中为自己寻找的一种“道”。
这次会议内容丰富,除了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一些医院负责人、中医药企业负责人也加入论坛。会议宣布,辽宁省医养结合研究会道家文化养生专委会成立,中医药未病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体温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睡眠障碍肝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启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全国行”大型公益活动、辽宁省医养结合研究会专场活动。
作为辽宁省医养结合研究会负责人,张艳教授致力于中医在医养结合应用与优势,她说,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各种中医预防或治疗手段,如摄生调养、中医内外治法、导引等,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这一理念在医养结合模式中有着巨大的优势作用,可以减少老年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延缓发病周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强有力的健康支持。例如,中草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足疗、药膳、运动疗法等行之有效的健康干预方式,进行病症的防治。中医养生方式多样化,中医养生包括动形养生、饮食养生、膏方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针灸养生等多种方式。这些养生方式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张艳教授在医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一人一方,个性化治疗,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中医在医养结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在预防、治疗和养生等多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 (杨清林 撰文 张泽明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