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六运湖农场棉花高质量发展观察
10月中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六运湖农场的棉花采收进入尾声。大型机械正在棉田里轰隆作业,采收着雪白的棉花。今年,六运湖农场种植棉花44727亩,在农场领导及各部门、各连队的齐抓共管下,六运湖农场棉花种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以职工增收为目标,坚持用高质量、生态农业理念落实各项指标,棉花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量质并进,让平整大条田多产优质棉
10月17日清晨,连片的棉田内,采棉机如同钢铁巨兽穿梭其间,“轰隆隆”的作业声与棉絮被吸入机身的“呼呼”声交织,奏响了丰收的序曲。近年来,六运湖农场农机不断更新换代,采棉机采净率达到95%,全程机械化能力不断提升。
农机的升级、监理、排查确保了棉花质量的提升。农机监理工作能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棉花采收质量。六运湖农场每年3月底对全场农机进行年度审验,为机车安全作业提供保障。今年共审验机车110台,农机驾驶员换证23人,拖拉机报户8辆,田检路查42天,共检查车辆96辆。在夏收、秋收机采棉花时,对辖区内的收割机、采棉机都进行安全检查登记,消除安全隐患。
“去年我们收购籽棉14411.74吨,加工皮棉5284.12吨。棉花绒长平均达到双30,马氏值在B2,长度及整齐度大于82我们才收购,六运湖农场90%以上的棉花都能达到标准。”六运湖天山棉业有限公司厂长杨振康说。
各类补贴、贷款、保险保证了棉花亩均产量和总产量的提升。六运湖农场今年种植棉花达44757亩,预计籽棉单产在503公斤/亩,收获总产22512吨。在每年种植前,农户只要在棉花交售平台实名注册,就可以进行贷款,额度按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分层,小额、大额都可以贷款。在种植后,农户只需交保险费28元,就可以享受农作物保险,出险主要情况包括倒伏等。目前,六运湖农场棉花种植户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同时,2024年农机户新购买农用机械52台(架),农机户31户共计上报补贴79.133万元。这些举措在让种棉职工减少了后顾之忧,种棉积极性高涨。
为加速量质并进,六运湖农场以推进农机机械化发展为抓手,以促进服务模式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为重点,努力打造高水平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绿色种植,保护耕地及周边环境
为了找到最适宜本地的棉花绿色种植方案,农技专家们抓住关键节点,做好技术服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棉花生产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每周,植保员都会集中起来召开植保例会,讲解病虫害防治及作物种植技术要点,及时将病虫情报下发至连队,指导职工及时科学防控,减少打药量次,大力推广物理防控。
6月中下旬多发棉铃虫,特聘农技员需要将杀虫灯、性诱笼交替摆放在连片的棉田里,并在其中穿插黄板。性诱笼的覆盖范围约5-10亩,杀虫灯则是50-80亩。今年,共计摆放杀虫灯214盏,性诱笼1200个,黄板6000张。
作为特聘农技员的范明强,平时不仅要进行病虫害监测,还要在棉田摆放、更换防虫杀虫设施。“我们六运湖农场6个连队6个特聘农技员,在棉花采收前一刻也不能闲,4月通过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的培训后,5月下到田间地头调查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虫害初始发生情况及虫害发展情况。”范明强说。在农技专家的努力下,棉田已连续5年未发生病虫害造成成灾面积损失情况。
棉花采收后的残膜回收关系到土壤生态和来年棉花产能,是避免“白色污染”长期危害棉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残膜回收已成为棉花主产区的重要政策要求。
六运湖农场残膜回收已达到100%覆盖,来到农户马文海的地里,棉花已经收完,残膜回收机正在有序作业。“我是今年花了16万元买的2025年最新款残膜打杆回收一体机,除了我自己的250亩,我也帮别人收残膜,正常情况下一天平均收150亩左右。”马文海说。这款新机器间隙较小,收净率高,含杂率低,深受农户们欢迎。
科技插翅,探索用最高效的方法种最好的品种
棉花品种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棉花种植的产量稳定性、市场适应性和综合收益,是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六运湖农场坚持优化品种,促进了棉花的提质增效。
六运湖大面积种植品种中棉113,但是该品种种植环节的成熟期容易出现倒伏,可能造成减产。新疆中农优棉棉业有限公司,以中棉113品种为基础培育出了新品种新石K35,作为升级版。新石K35棉花品种枝干更加粗壮,抗倒伏能力大大增强,并且早熟、高产、品质好,大大提升农户的种棉积极性。
截至目前,六运湖农场棉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率达到100%,以“单一化”用种模式推广新石K35,以提高品质。同时,以优质机采棉专用品种研发以及配套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积极优化品种结构,不断提高机采棉品质,确保棉花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六运湖农场通过加大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棉花生产环节科技创新、改善棉花生产基础条件、强化棉花生产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棉花品种选育,不断提高棉花精量播种、高效节水、水肥精准调控、棉花机械化采收等关键技术到位率,推动棉花产业由注重物质要素投入向科技驱动发展转变。2025年节水灌溉农田提升改造后,智慧化管理和水肥一体化达到4000亩,坚持河水优先灌溉,棉花地用水量常年在354立方米左右。
除此以外,六运湖农场已有4000亩棉花地共计投入100万元智慧管理项目,包含手机app联入局域网开关阀门,从手动阀门转向太阳能自动阀门,这一泵房远程操控系统大大降低了进地开阀门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近年来,六运湖农场加强棉花种植组织协调,加大各项技术推广应用,狠抓关键环节,确保技术措施到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后,我们将坚持以‘稳面积、提单产、降成本、增效益’为主线,推广优质高效棉花品种、应用成熟集成技术、夯实绿色防控体系,推动棉花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六运湖农场党委书记、政委房刚源说。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道忠 实习生 孙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