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丰:禁毒社工点亮“危途人生”希望之光
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6.26”服务中心,有这样一群90后禁毒社工,他们以爱为刃,成为特殊“病人”的心灵灯塔;他们静守花开,把“冰冷”的戒毒工作化作场场生命救赎,在帮扶吸毒人员重塑人生的实际行动中,诠释着新时代平安守护者的责任担当。
坚硬的冰也会被温暖的关爱融化
当叛逆少女“小丽”(化名)第一次来信丰县“6.26”服务中心时,染着蓝黄发的她指甲缝里藏着泥垢,却固执地涂着斑驳的指甲油。这个13岁辍学、15岁吸毒的女孩,在“信丰好人”、女社工曾庆琳问到“想吃什么菜”时,突然崩溃纵声大哭:原来那抹猩红的指甲油,是从小被原生家庭遗弃的“小丽”,能给自己唯一的“礼物”。一段时间的“朋友般”的嘘寒问暖,“小丽”不时也会掠过一丝丝久违的笑容。现在每月15号,曾庆琳的办公桌上总会多出一盒腌李子——那是“小丽”用打工钱买的。她说:“曾姐,酸甜的,能压住想吸毒的苦。”对啊,社工们日常工作的不经意间,拯救一颗心,锚定一个“迷航”青少年的人生方向,有时只需一盘冒热气的辣椒炒肉。
“裂缝的人生”也会绽放心路蜕变
“我要去剁死他们!”2024年夏夜,手机里的怒吼混着玻璃碎裂声。一个被欠薪又遭殴打的工作对象,身为父亲的他遭儿子殴打,像困兽般嘶吼。凌晨两点,站长郭志明接到电话那头的“生命热线”,他带领团队火速赶往并送人抢救。当社工们掏出微薄的工资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垫付医药费时,他冷笑:“哼!你们帮我付款,不就是想获取个人信息,图更好地监控我?”此后,“6.26”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始轮班,对其进行跟踪帮教,严防再次发生肇事肇祸事故。三个月后的清晨,站长的窗口突然多了一袋新摘的脐橙。没有留言,曾经那个举刀的男人,现在成了洋溢着“烟火气”的夜市摊主。
无硝烟战场终将把“鬼”还原成人
在歧视与救赎之间,“吸毒鬼”最怕的不是戒断反应、不是克服诱惑、不是克服心瘾心魔,而是邻居的突然捂鼻后退、找工作时的欲言又止、连小孩子都鄙夷嫌弃的指指点点……信丰县“6.26”服务中心的走廊墙上,精心地贴着24 张笑脸——那是24个三年未再复吸的孩子可爱的脸庞。在社工们韧性、刚性的执法和女性细腻的人文关怀下,他们现在有的当汽修工,有的开起了网店……今年春天,当曾经的“瘾君子”阿强带着新婚妻子来送喜糖时,他指着社工们胸前的徽章,动情地说:你们从开头管教,始终没把我视作“社会危害”,比起你们的徽章,我身体当年刺绣的“纹身”,倒是让人“呕心了”。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2023年,信丰县“6.26”服务中心获评全省优秀禁毒服务中心,事迹被中国禁毒报等多家刊物转载报道。他们所有默默无闻的努力,在服务中心粉白文化墙上的耀眼红字彰显: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照亮。 (卢斌 魏骅)